科学外史(22)股票配资交流平台
股票配资的原理很简单。投资者向配资公司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例如10%,然后配资公司提供高达10倍的杠杆资金。例如,如果投资者缴纳10万元保证金,则可以获得100万元的配资资金。
最近影片《奥本海默》上映和传记《奥本海默传》(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让有关原子弹的历史又进入了公众视野。关于原子弹,通常人们注意的都是以美国曼哈顿工程为标志的历史线(苏联、英国的原子弹都和这条线有关),因为它取得了成功,也确实影响了历史。但还有另一条历史线,却很少有人注意,在宏观尺度的第三帝国历史叙述中也经常被忽略——其实纳粹德国和效忠第三帝国的物理学家,在通向原子弹的道路上曾经只差一步之遥。
链式反应“临界质量”之谜
原子弹是一个可以用来考察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奇妙个案。如果说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理论是科学(1913),威尔斯小说《获得解放的世界》中的放射性炸弹是幻想(1914),那么怎样造出一颗可以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就是技术——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这些难题中最致命的一个,就是所谓“临界质量”问题,即至少需要多少放射性原料铀233(或铀235、钚239)才能引发链式反应形成爆炸。
在1940年之前,普遍的看法是需要几千公斤量级,而铀或钚不存在浓缩的天然形态,只能靠人工制备——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当时制备几千公斤浓缩铀或钚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卢瑟福直到去世(1937)还认为原子弹是“痴人说梦”,另一个对原子理论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玻尔,直到1939年仍坚信“核裂变炸弹是行不通的”。
在曼哈顿工程历史线上,“临界质量”问题是由流亡到英国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弗里希和德国人派尔斯在1940年3月解决的,他们通过计算发现:引发铀裂变链式反应的临界值只要11磅左右。两人立刻向英国高层汇报,因为他们担心纳粹德国的物理学家很快也会发现这个秘密。后来英国将这个秘密分享给了美国。
德国的原子弹之路其实比美国起步更早,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就完成了铀核的裂变,并于1939年1月发表了报告这一实验的论文。1939年9月16日德国陆军军械局召开的会议被视为德国核武器研究(称为“铀项目”)启动的标志。
和后来美国曼哈顿工程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相比,德国“铀项目”的阵容要豪华得多,领衔的是物理学家沃尔纳·海森堡,他是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地位和声望都碾压奥本海默。影片《奥本海默》中,曼哈顿工程军方负责人格罗夫斯将军揶揄奥本海默说:诺贝尔奖没得到吧?实有所本——奥本海默至死没得到诺贝尔奖。
虽然在追逐原子弹的竞赛中,海森堡最终输给了奥本海默,但从已发现的史料来看,弗里希和派尔斯所担心的事情很可能真的发生了——海森堡和德国物理学家可能也解决了“临界质量”问题。一个重要证据是,在1942年春的一次德国高层会议中,空军元帅米尔希问“能够摧毁一座大城市的炸弹到底有多大”时,海森堡当场用手势比划着说:“也就和菠萝差不多!”这就是著名的“菠萝比喻”,表明海森堡清楚地知道引发核爆炸并不需要几千公斤的浓缩铀或钚。
纳粹德国核试验之谜
由于德国的核武器研究走在当时的世界最前列,所以反而无法像1942年启动的曼哈顿工程那样力量集中,目标明确。从1939年开始,纳粹德国先后出现了三个秘密研究核武器的摊子,其中最大、最“正统”的就是海森堡领衔的那一摊,海森堡得到的资源最丰富。但他们的目标似乎也不是高度集中在原子弹这一点,而是摇摆于原子弹、氢弹、战术核武器之间。
由于曼哈顿工程的成功,现在人们往往认为必须先搞原子弹再搞氢弹,现实中的情形也确实如此。但当年走在最前面的人,没有追赶对象,难免在岔路口犹豫不决。影片《奥本海默》中,后来美国的“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一直嚷嚷着要搞氢弹,被奥本海默断然拒绝。奥本海默目标极为明确——就是要赶在纳粹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某种“后发优势”。
纳粹德国从1939年开始就几乎和整个欧洲处在战争状态中,后来更要面对苏联和美国两强,可用资源难免紧缺,这必然对德国的核武器研究产生不利影响。到1942年,美国启动了曼哈顿工程,希特勒却下令“禁止进行一切不能在战争期间为军事提供服务的科学研究工作”,并特别指出不得批准任何“不能保证6周内投放前线”的新式武器设计方案,这说明他对海森堡领导的核武器研究已感失望。
在海森堡这一摊“失宠”之后,还有德国科学家库尔特·迪布纳领导的核武器研究团队,依托帝国邮政部提供的少数资源,继续在制造原子弹的道路上前行。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一直被边缘化的研究摊子,居然在第三帝国覆亡的前夕,在被占领区和德国本土进行了三次核爆炸试验。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核试验是1945年3月3日在德国本土图林根地区进行的。由于战败时德国方面大量销毁档案文件,关于德国核试验只留下了一些目击者回忆之类的间接证据。从这些证据看,图林根核试验的爆炸当量相当小,可能仅处在战术核武器级别,但还是造成了相当的人员伤亡。而在时间上,它比曼哈顿工程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试爆(1945年7月16日)早了4个月。
现存文件表明,德国人当时还为核试验摄制了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后来被苏联红军缴获,但成为机密材料,许多关注此事的西方学者多年来四处搜寻也终未一见。有趣的是,根据俄罗斯现存档案记载,这部纪录片曾于1949年7月11日向刘少奇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播放过,当时苏联方面将纪录片说成是苏联核试验的记录,但事实上苏联要到同年8月29日才进行首次核爆试验。
海森堡忠诚之谜
回顾纳粹德国和美国的原子弹竞赛,海森堡学术比奥本海默强,起步比奥本海默早,最后不仅输给了美国,取得的成果甚至还不如迪布纳的那一摊冷灶,这不能不使人怀疑海森堡对纳粹德国的忠诚——海森堡是不能也?抑不为也?
1945年夏天,盟军将海森堡等十名效忠纳粹德国的物理学家在英国剑桥附近的“农庄馆”庄园软禁了半年,并全程窃听他们的一切谈话。此时他们效忠的第三帝国已经灰飞烟灭,他们之间不乏“痛定思痛”的反思和争吵,有一天奥托·哈恩质问海森堡:“为什么你总坚持说只要拥有50公斤铀235就能做成某些事情,而现在又说必须要有2000公斤才行?”海森堡在之后的几天内“计算”出了正确的“临界质量”值——但是根据多种历史文献,海森堡以前在多种场合使用过他的“菠萝比喻”,表明他早就预估了正确的“临界质量”值,那么海森堡是在掩盖什么吗?
二战之后,海森堡虽因领衔纳粹德国核武器研究而遭非议,却也没有受到惩罚,仍能在荣誉中寿终正寝。也许正是因为他最终没有为纳粹德国造出原子弹(有不少人相信他是故意的),才使“自由世界”原谅了他。而要是他在纳粹德国崩溃之前造出了原子弹并改变了历史,那恐怕就是菲利普·迪克的科幻名著《高堡奇人》中的历史,“自由世界”也将没有资格原谅或不原谅他了。
举报 文章作者江晓原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美国白宫:对乌克兰军事支持已暂停美国白宫:对乌克兰军事支持已暂停
01-12 15:36 以军称袭击黎巴嫩真主党多处军事目标以军称袭击黎巴嫩真主党多处军事目标
01-08 14:11 白宫:美国对乌军事支持资金将于年底前耗尽2023-12-05 11:17 国防部:美方罔顾事实 歪曲中国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中国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国军队决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中国。
2023-10-25 08:55 “技术史上最大的谜”?《夺宝奇兵5》夺的什么宝1900年考古学家在安提基色拉岛考察沉船遗骸时股票配资交流平台,无意中发现了一团已被严重腐蚀、看上去像青铜器的东西,这就是影片中的各方争夺的宝物。
2023-09-26 19:5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